度量衡,古代主要指长度、容量、重量的测量。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度量衡已发展为十大计量,主要是指长度、质量、时间、光学、温度、电磁、无线电、声学、化学、电磁辐射,未来还将向量子计量、生物计量以及生命计量发展。计量发展史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计量发展史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以及人类哲学思想。
计量是人的基本能力,计量发展史是人类发展史的宝贵组成部分人类活动开始之初,人们用眼睛辨别物体的形状、材质,用手掂量物体的重量,测量物体的长短,用身体感知物体的冷暖,这些都是最为原始的人类计量活动。从游牧到定居,建筑房屋,房屋的大小尺度需要统一标准;生活产品需要分配,容量计量、重量计量便应运而生。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计量科学是准确测量的基础。计量科学技术是基础科学、是应用科学,同时也是先导性科学。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及量子计量技术的发展让人类对生命自身的认识成为可能。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制作的器具,如米尺、天平、温度计、显微镜等,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能力的延伸与扩展。计量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为计量赋予新的职责与使命。计量文化已成为中华文明的宝贵组成部分。计量是人类文明的推动者,人类文明也体现在计量相关事物中。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先确定度量衡标准,制作统一的度量衡器具。商鞅方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采用“以度审容”的科学方法而制作的容量器具。一个只有巴掌大小的铜方盒,它以小小的身躯,完成“度量天下”的使命。秦统一六国后,商鞅方升见证了中国计量单位走向统一的“决定性瞬间”。秦始皇颁布了统一度量衡诏书。现存于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的秦代“铜诏版”也是当时历史的见证。从古人“近取诸身”确定“布手知尺”“掬手成升”“迈步定亩”,到“远取诸物”确定“累黍定度量”而制作“新莽嘉量”,再到国际米原器、千克原器,再到现在的量子化计量基准,计量文物承载着人类文明历史。度量衡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中国的很多文字都来自度量衡。如“工”,《说文解字》中讲:“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矩)也。”工就是拿圆规和直角尺做活的人。再如“尺”字,《大戴礼记·王言》中讲:“布指知寸,布手知尺”,即人中指的宽度为一寸,手伸开后中指与大拇指之间的最长距离为一尺,即人们常说的一拃的长度。“升”和“斗”,其甲骨文就像生活中的饮酒或盛放东西的器物。这样的文字还有很多很多。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尺、仞、寻、常”都是计量单位。古代称八尺为一寻,《说文解字》:“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而“常”:倍寻为常,即十六尺。“寻常”大小的房子一般都是普通人家,故“寻常”引申普通之意。“仞”“寻”相等,也为八尺。《正字通》:“度高深以仞,度长短以寻。”如:“规天矩地”出自《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规天矩地,授时顺乡。”规指圆规,有圆规才能画出圆,圆象征天;矩为直角尺,有直角尺才能画出方。方象征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伏羲女娲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图片来源:总台《国家宝藏》节目)
再如:权衡利弊,“权”为杆秤上的秤砣,“衡”为秤杆。权衡利弊就用秤砣在秤杆上左右移动,看一看哪边利大、哪边弊大,教育人们做事要认真分析,权衡轻重利弊,三思而行。而这样与计量相关的哲学思想还有很多,如把握分寸,半斤八两,锱铢必校等等。人类在使用计量器具度量世界的同时,也在度量着自己。计量生命不仅是物理意义上或客观世界中的计量,还包括人的精神层面、人的主观世界中的度量。身体意义的永远长寿不可得,而精神意义的长寿可追求。如何度量人的一生,让它更有意义?计量有七个基本单位,他们分别是长度的单位米,质量的单位千克,温度的单位开尔文,时间的单位秒,电流的单位安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和光的单位坎德拉。这七个基本单位是定义世界的主要指标和方法,也是定义人生的重要指标和内容。一个人:站位要有高度(米),站的高才能看得更远,定的目标越长远,越能实现自身价值;对于事业要有热度(温度),要饱含热情投入热爱的事业;干事业要力度(千克),要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人类的智慧也是一种电流(安培),电流相互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因此,要加强与他人交流,未来的社会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大家共同创造;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增加内心知识的摩尔数(物质的量),知识的多少决定个人的未来发展;要把握好时间(秒),要争分夺秒,工作时间要抓紧,业务时间也要利用好;要以为社会发光(坎德拉)为目标,为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和力量。审核专家: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马爱文